返回網站

宗教改革500週年

今天10/31不僅僅是萬聖節,也是宗教改革紀念日(Reformation Day)的500周年。在1517年10月31日,德國一名神學家因不滿天主教廷(Catholicism)的種種脫序行為及斂財,在德國維藤堡(Wittenberg)的萬聖堂(All Saints' Church)大門上貼了九十五條論綱(95 theses),這位神學家即是馬丁‧路德(Martin Luther)。

 

與羅馬教廷最大的不同處在於對於神的敬拜,馬丁路德主張人的原罪可以藉著對於上帝的直接信仰得到救贖,即所謂「因信稱義」(拉丁文:Sola fide)。而這與羅馬教廷所主張的,人必須要有足夠的善功、善行才能到神的救贖有所不同,這也是為何天主教廷販售贖罪券會遭到如此強烈反對的原因。

 

馬丁‧路德不僅對於宗教改革有所貢獻,對於德語推行也是相當具有影響力。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,他將拉丁文撰寫的聖經翻譯成方言(即德語)並推行至民間,此舉大幅地提升人民的識字率,對德語的用字、文法、及架構也有很大的定格。

 

一系列的宗教改得使得天主教廷開始分裂,大致可分成所謂的新教(Protestantism)與舊教,如此的分歧深深影響以宗教立國的歐洲各城邦。以天主教廷為首的國家紛紛與新教為旨的國家產生許多對立,新教與舊教的衝突也導致各國外交的水火不容。1534年11月3日,當時英格蘭國王亨利八世(Henry VIII)頒布《至尊法案》(The Acts of Supremacy)宣布與天主教廷分割,自立為英格蘭政治與宗教最高領導人,國教更改為英國國教(Church of England)。此外,宗教衝突不只發生在國際外交上,亦是許多國家內政的燙手山芋。1572年8月23日法國巴黎的聖巴托羅繆大屠殺(Massacre de la Saint-Barthélemy)即為因為國內宗教衝突而釀成上萬死傷的一場悲劇。

 

改革總是痛,但是如果當時馬丁路德沒有在萬聖堂門前貼上了95條論綱,我們現在所處的世界或許就無法如此多元。多元文化與多元的價值觀正是我們現代社會所擁抱的,因為這讓我們的世界更為美麗和有趣。今年適逢宗教改革500周年,德國境內許多城市解有一系列的慶祝和活動,以紀念這位改革的先驅。

 

基督宗教的分歧不只是西洋宗教史上的一大轉捩點,更是西洋古典文學與文化非常重要的新章節。想要了解更多關於宗教如何影響歐洲甚至是全世界的同學,歡迎加入《西洋經典文學與文化學程》!在此處新增文本段落。

broken image
broken image